2007年3月18日星期日

中飞机换硬盘历程

昨天中飞机更换硬盘计划搁浅之后,心里面未免有些郁闷,急急忙忙赶到现代电子城,背着我的中飞机,一定要找到一只与中飞机般配的内六螺丝刀。想不到经验丰富的老板娘给我竟然是这么小的一根钢丝:
IMG_0528
和中飞机的空格键比较就知道这个东西的大小了。但是想不到的是四两可以拨千斤啊,轻轻松松就把两个顽固的内六螺丝撬了起来。好了,家伙准备齐了,我们就开工了。
先看一下手头的工具:
IMG_0529
从上到下分别是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和特意入手的内六螺丝刀(或者钢丝?)。看官可能奇怪了,为虾米要有一字螺丝刀呢?嘿嘿,看下面就知道了。
在拆卸任何笔记本之前,不仅仅要拔掉电源线,而且必须要卸下电池。苹果笔记本拿掉电池很方面,只要旋转这个大大的旋钮,电池就会推出来。这个旋钮设计得很人性化,如果你没有螺丝刀没关系,用一块钱就可以打开了。不过这里我用的是一字螺丝刀,辜负了苹果的苦心啦。
IMG_0531
在电池仓内部也有两个螺丝要拧下。
IMG_0540
接下来是内存盖板,有四个螺丝:
IMG_0534
看一下内存插槽内部情况。中飞机的内存插槽设计是层叠式的,这种设计虽然比较节约空间,但是对内存的散热却有些影响。幸好中飞机所用的DDR 333内存发热不是很大,而且中飞机的内存盖板是全金属的,对散热也有帮助。相信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IMG_0535
特别注意的是在内存插槽里面也有两颗螺丝,给个特写:
IMG_0538
然后把笔记本外壳上左右两边的螺丝都拧下:
IMG_0541
在底部有四个长螺丝:
IMG_0545
屏轴两边也有四个螺丝:
IMG_0543
然后回到正面,在键盘两边有两颗内六螺丝,轮到那根钢丝上场了。
IMG_0504
好了,外部所有的螺丝都卸下来了,我们来数数到底有多少颗啊?
螺丝
一共24颗啊,天哪。一头汗哪。
螺丝全部卸下之后,上盖板可不是这么容易就那下来的。特别要注意的是上盖板和主板上有两条排线连接,拆盖板的时候千万不要太用力,一不小心把排线弄断了就麻烦了。另外光驱口部分由于用卡榫契合,所以即便螺丝全卸下也不是那么容易分离。在这里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搞定的,但是却留下了后遗症,后面会说到。
我们来看一下费了这么大的劲,这个中飞机的内部。(有点过曝了,不好意思)
IMG_0505
既然好不容易拆开来了,至少要到处看看啦。
让我一下子就注意到的是右下角的光驱上有一块板特别看一下:
IMG_0506
从上面的文字看内部的圆形应该是一个纽扣电池,一般笔记本主板的主板电池都是在主板上的,或者像IBM的笔记本是设计在电池仓内的,而设计在光驱上的还是第一次看到。不过如果有一天电池没电了,看来一定是要把这块板分解的。
fan
中飞机有两个风扇,这时我比较在意的部分。这个牌子不是很熟悉,查了一下原来是台湾世镒出品(我本来以为是住友电子勒),这是一家成立于2001年的专门研发生产高风量,低噪音,高效率,低成本的直流风扇,没想到这家不太知名的公司还能接到苹果powerbook级笔记本的订单。公司网址是在这里:。在OIKOS生活网上有人提到原装的MBP就是用SEI这个牌子的风扇,但是品质好像不太理想,维修之后换成台达的风扇更安静,寿命也更长。幸好我的中飞机风扇基本不转,难得听到一次转声音也非常轻。
另外各位特别注意一下右下角有一块黑色的长方形,那是一块柔软的硬海绵垫,在主板上有好几个类似的东西,起到承载上盖板以及阻隔上盖板与主板的作用。这在其他笔记本上很少看到,很可能是因为中飞机的主板采用反置设计(也就是说CPU等主要部件都在背面,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没有多少零件的主板背面)所以位置比较高,与金属的上盖板距离比较近,苹果不得不如此设计。
IMG_0508
很多用中飞机的朋友都很好奇键盘两边的镂空面板下面的秘密,包括我自己。所以我接下来关注的就是喇叭,这是右边的喇叭,作为参考的是喇叭旁边就是网卡接口,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全音域喇叭单元的尺寸其实并不大,不过在笔记本里面应该算不错的。
IMG_0525
把两个螺丝卸下,看一下背面,8欧,0.8瓦。如果能够固定的话,换大的单元,应该没有问题,不过不知道能不能推动。
IMG_0509
这是左边的喇叭单元。
排线2
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从上面这张图上可以看到除了在左右两边的两个喇叭单元之外在电池仓上面还有一个喇叭单元,而且安装的方式还有点倾斜。这个仅仅喇叭是系统的喇叭(就是用来发那个启动声音的)呢还是和另外两个喇叭单元协同工作的呢?我实验了一下,如果在系统中把声音关闭的话,开机的声音便没有了,这说明开机声音也是可以受操作系统的控制,也就说明开机声音并不是单独喇叭提供的。那么如果是协同工作的话,这个喇叭单元是承担哪一部分音域的呢?难道苹果设计了单独的低音单元?这个还是请专家研究吧。
IMG_0511
照片中间那个圆的东西应该是拾音器,也就是麦克风啦。由于中飞机在键盘两边各有一排镂空,所以就不需要像小飞机那样开一个孔了,而且收音的范围相对来说更加广阔。这两个镂空不仅扩大了麦克风收音范围,而且对扬声器的声音有所帮助,并且对散热有帮助,最后看起来也非常酷,真是一举数得啊。
到处看看之后发现实在无处入手,内部有点太复杂了,而且暂时还没有必要继续发掘下去,还是做正事吧。我们来看看硬盘在那里:
IMG_0510
这是原厂的东芝硬盘,MK6025GAS,60G,4200转,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声音却嘎嘎地特别地吵闹。这也是我下决心要把硬盘换掉的原因。
IMG_0512
在硬盘旁边使用一根金属条固定的,卸下金属条上的两颗螺丝,拿下金属条,就可以把硬盘拿下来。
IMG_0514
原来这个硬盘没有用一颗螺丝固定在机器内部,而是用四个橡皮垫架在硬盘位上,然后用金属条压住。这是很实用的设计,虽然保护略嫌不够。
硬盘背面
硬盘背面有薄膜覆盖,防止PCB板接触金属导致短路。
硬盘接口
这是硬盘排线。苹果笔记本的硬盘排线很特别。
想不到的是拿掉硬盘的硬盘仓下面竟然不是空的,还有一些东西:
猫背面
这是啥?
翻过来看看:
猫
根据上面的铭文应该是调制解调器,是否集成蓝牙模块我就不知道了。虽然苹果有集成modern和蓝牙的模块(小飞机就是),但是看体积和上面的铭文并不像。苹果把modern模块放在这里个人认为是很奇怪的设计,一方面离电话接口距离非常远,另一方面调制解调器的发出的信号未必对硬盘就没有影响,或者说两者之间的互相影响也会是存在的(当然也许是非常微弱的),另外,我依然坚持在硬盘下面应该是平整的,而不应该有任何凸起,更不应该有电磁设备了。当然我不懂得笔记本设计,或许苹果这样设计已经考虑甚至解决了这些问题,也或者另有深意吧。
硬盘1
好了,把新的硬盘放进去然后把机器复原就大功告成了。开机看一下新的硬盘表现如何,结果:
四国语言
竟然给我看到也是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四国语言,按照提示关机后再开就正常进入系统了。后来还是会不定期地出现四国语言。经过磁盘修复问题解决。看来硬盘克隆之后进行磁盘修复是必要的。
希捷5400.3这块硬盘温度很低,现在上海的温度下一般稳定使用的温度是20度左右,而原来的东芝一般都是三十度以上了。而且声音几乎没有,不管是待机还是读盘的情况下,只有在把耳朵贴近硬盘才能听到硬盘转动的声音。但是有时候有一种特殊的类似刮盘的声音,就那么瞬间的一下子,大概是磁头归位的声音。
但是拆机器是有后遗症的,
IMG_0547
在复原的时候前面的卡榫没有注意,所以光驱位契合不上。而且拆的时候用力过大,把金属板敲起来了,这样看上去好丑哦。我只能以后想办法搞定了。呵呵。苹果的笔记本不是拆着玩的哦。

2007年3月12日星期一

希捷5400.3 80G笔记本硬盘入手

虽然对希捷在零售笔记本硬盘上印OEM字样相当疑惑,但是经过反复权衡还是最终选择了希捷的5400.3 80G笔记本硬盘,价格是470元,迅易行货,有一个黄色的盒子,其实就是一个盒子,盒子里面除了硬盘和减震的泡沫之外什么都没有,一张纸片都没有,对于希捷把成本节约到这份上实在佩服。
新的硬盘是用来让原来中飞机里面嘎嘎做响的东芝60G下岗的。因为在mac上啥测试软件都没有,所以我想装到PC里试试看,后来想想还要重新装系统就头痛,而如果在硬盘盒里面试却绝对试不出真实实力的。还是算了,反正专门网上测试图满天飞的。
要换中飞机的硬盘是相当麻烦的。首先把新的硬盘装到硬盘盒里面,然后下载一个Carbon Copy Cloner,把旧硬盘克隆到新硬盘上,就像ghost一样,挺方便的。然后把螺丝刀,灯,照相机,放螺丝的盒子,打开网上的中飞机拆解手册等等全部准备好,就准备第一次拆中飞机了。等我把外壳上所有螺丝都卸下之后,却发现最后两颗内六的螺丝竟然和我手上的三把内六螺丝刀都对不上,其实和其中一把应该是匹配的,但是很有可能这把螺丝没有按照规格做,所以略微大了那么一点点。于是今天的拆卸中飞机功亏一篑。
只能明天想办法了。
给一张5400.3 80G的正面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