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要买一块希捷5400.3 80G硬盘。但是看了好多家的货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在硬盘上有OEM标志。这其中包括:
1。新蛋,称为“最新的5年质保之讯宜盒装硬盘”。有建达蓝德包装,硬盘上标明OEM标志。保修方式:第一、二、三年保换,第四、五年送厂修。价格539元。
网址:www.newegg.com.cn/Products/ProductDetail.aspx?sysno=18258
2。京东,称为“希捷(Seagate)OEM Momentus5400.3笔记本硬盘 80G/5400转/8M(防静电袋包装、三年免费质保)”。无包装,只有防静电包装袋。硬盘上也表面OEM标志。保修方式没有标明,只在购买质询中回答:
A。讯宜联保一年免费保换,二三年免费修,四五年收费修
B。本产品是五年质保的
C。本产品是三年免费保修,在希捷官网能查到号的。寄回我司保修。
关于OEM的问题,京东是这样回答的:“OEM是指希捷为笔记本厂商制造的订单,盘都是同一生产线下的产品只是标签上印有OEM字样。”
价格是459元。
网址是:
http://shop.jdlaser.com/wareshow.asp?wid=101056
3。易迅。名称是希捷 (Seagate)80G 5400转8M 笔记本硬盘,镭射代理,照片上看没有包装,硬盘上也标有OEM标志。保修方式伍年质保,第一年保换,后四年有偿保修!。价格是519元。
网址是:http://www.icson.com/Items/ItemDetail.aspx?ItemID=1739
我看到专门网很多朋友都说希捷的硬盘都是有OEM标志的,是很正常的。但是当我查询希捷硬盘的资料之时,偶然在这个地址:http://www.bbscn.org/show.php?area=7&aid=542970&display_page=1看到这篇文章,才对OEM问题提出疑问。同时我知道我自己在用的镭射代理的希捷7200.7 120G台式机硬盘就没有OEM标志。于是我在今天打电话给希捷的客服,针对这个问题发问,希捷的客服跟我解释了一下OEM的定义(这个我们都知道),然后告诉我希捷不会对有OEM标志的硬盘提供保修服务,OEM的硬盘不能在希捷网站的保修查询查找到相关信息。相关的服务只能交给经销商来做。
我想这应该是对希捷硬盘的OEM问题相对权威的解释。我们现在可以猜测既然希捷官方不会对OEM的硬盘提供保修,那么以上那么多家厂商所承诺的保修服务应该只是经销商的行为咯?我们可以看到以上三家,只有京东在产品名称中特别标明“OEM”标志,并且在回复中告知是OEM产品,从其提供的照片上也没有发现代理的标签,而其承诺的保修服务是返回京东,可见这是京东这家经销商的行为。而新蛋和易迅都没有在任何地方告知此为OEM硬盘,从新蛋的建达蓝德包装盒和易迅的镭射防伪标签可以看出,他们所承诺的保修应该是由代理(建达蓝德和镭射)承担。但是作为产品代理商和销售商堂而皇之地销售产品制造商不能提供保修的产品,而且不作任何告知,这是什么行为?如果这些经销商和代理商不存在了或者失去代理资格了这些产品的保修怎么办?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护呢?
经历有限,无法对整个市场做彻底的调查,不过我也知道市场上大多数都是带有OEM标志的希捷笔记本硬盘,而没有OEM标志的几乎找不到,以至于这种特殊渠道的产品被作为零售商品出售而没有人觉得有异。我觉得其中希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往轻的说就是对于代理商的监管不利,往重一点说就是因为产量问题,希捷不得不默认或者纵容这种不正常情况长期发生,而不愿对这些产品负担相应的责任。当然这仅仅是我们这些局外人的猜测。
2007年2月27日星期二
2007年2月24日星期六
发现一套很厉害的软件
自从拿到中飞机后我就发现中飞机存在高频噪音,具体是在屏轴的附近可以听到明显的嗞嗞声。平时使用倒没什么,但是夜深人静之时实在有些不堪其扰。根据以前T23上的经验,很可能是屏幕附近的高压包没有压紧导致的共振,但是实在是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可以解决,在T23上是如此,在中飞机上更是如此了。
在苹果发烧友上有同学介绍了一套软件:apple CHUD tool,据说可以消除中飞机的高频噪音。欣然下载下来试用一下,发现果然立竿见影。软件安装好之后在系统预制内多出了一个processor,具体的软件设置在这里:

只要将allow nap的勾去掉马上就可以消除高频噪音。
但是高兴了没多久我就发现机器的温度越来越高,竟然罕见地超过了60度,第一次风扇开始转了(真的,我的中飞机买来之后正常试用中风扇从来转过,只有在高负荷的硬件检测中才转过)。
之后在同一个帖子中也有同学开始报告有温度升高的现象。于是我特地做了个实验:
首先冷开机(不是睡眠后开机),把几乎能够关掉的进程全部关掉,包括后台运行的,甚至所有widget,尽量保证没有进程干扰。只留一个Hardware Monitor复杂记录温度。
然后关闭allow nap选项,什么都不工作,开始记录。截图已经缺少了一部分,事实上开始温度只有40度左右。可以从记录上看到仅仅一刻钟不到的时间温度直线上升到60度。此时因为初始温度看不到了,只能赶快截图。60度之后风扇应该开启,但是此时我已经结束记录了。把allow nap选项打开,风扇并没有开启,不一会儿温度就直线下降了,可能是机身的被动散热起作用了。
虽然我不知道allow nap这个选项到底是什么,但是经过这个实验我知道这个选项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作用:
1。消除高频噪音。这是非常明显的,关闭allow nap选项,高频噪音马上消失,打开之后马上就出现,简直音箱开关一样。
2。影响CPU的工作方式。我猜测这个选项和CPU的负荷有关,有可能allow nap本身是一个空闲指令,在CPU空闲的情况下插入一个空闲指令,让其处于低功耗状态(这在PC上有这种软件,但是后来好像操作系统集成了)。这样一旦CPU空闲,温度就会下降。一旦关闭该功能,CPU就会始终处于忙的状态,温度就会越来越高。但是在PC上空闲指令会有一条“system idle process”的进程,也就是说这也是一个软件的进程,为什么在这里没有呢?
还有就是这个空闲指令(假设我的猜测是正确的话)和高频噪音又是什么关系呢?
请看记录图:

不过这套软件相当厉害,从那个processor里可以看到还可以关闭CPU的二级缓存,这对CPU的的速度是有很大影响的。另外apple CHUD tool是一个软件套装,除了在系统预制内的processor之外还包括如下工具:

但是因为这些软件涉及硬件底层,而且有很多东西我既看不懂,也不敢去懂,只能截图在这里,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自己去尝试。当然一旦出了问题我可不敢负责哦。

进入这个软件需要输入系统密码,说明是一个对系统很重要的软件。不过这个太复杂了,实在不敢动。

这个更不知所云了。

shark的图标是一个鲨鱼,好像是一个建立系统快照的软件。没搞懂。

BigTop是一个监视系统软件,而且划出来的图蛮漂亮的。
还有一个土星的图标的软件,打开之后没有图,不知道怎么用也。
还有一个SpindownHD,就是一个简单的显示驱动器(包括硬盘和光驱)状态的软件,没什么用的。
在苹果发烧友上有同学介绍了一套软件:apple CHUD tool,据说可以消除中飞机的高频噪音。欣然下载下来试用一下,发现果然立竿见影。软件安装好之后在系统预制内多出了一个processor,具体的软件设置在这里:

只要将allow nap的勾去掉马上就可以消除高频噪音。
但是高兴了没多久我就发现机器的温度越来越高,竟然罕见地超过了60度,第一次风扇开始转了(真的,我的中飞机买来之后正常试用中风扇从来转过,只有在高负荷的硬件检测中才转过)。
之后在同一个帖子中也有同学开始报告有温度升高的现象。于是我特地做了个实验:
首先冷开机(不是睡眠后开机),把几乎能够关掉的进程全部关掉,包括后台运行的,甚至所有widget,尽量保证没有进程干扰。只留一个Hardware Monitor复杂记录温度。
然后关闭allow nap选项,什么都不工作,开始记录。截图已经缺少了一部分,事实上开始温度只有40度左右。可以从记录上看到仅仅一刻钟不到的时间温度直线上升到60度。此时因为初始温度看不到了,只能赶快截图。60度之后风扇应该开启,但是此时我已经结束记录了。把allow nap选项打开,风扇并没有开启,不一会儿温度就直线下降了,可能是机身的被动散热起作用了。
虽然我不知道allow nap这个选项到底是什么,但是经过这个实验我知道这个选项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作用:
1。消除高频噪音。这是非常明显的,关闭allow nap选项,高频噪音马上消失,打开之后马上就出现,简直音箱开关一样。
2。影响CPU的工作方式。我猜测这个选项和CPU的负荷有关,有可能allow nap本身是一个空闲指令,在CPU空闲的情况下插入一个空闲指令,让其处于低功耗状态(这在PC上有这种软件,但是后来好像操作系统集成了)。这样一旦CPU空闲,温度就会下降。一旦关闭该功能,CPU就会始终处于忙的状态,温度就会越来越高。但是在PC上空闲指令会有一条“system idle process”的进程,也就是说这也是一个软件的进程,为什么在这里没有呢?
还有就是这个空闲指令(假设我的猜测是正确的话)和高频噪音又是什么关系呢?
请看记录图:

不过这套软件相当厉害,从那个processor里可以看到还可以关闭CPU的二级缓存,这对CPU的的速度是有很大影响的。另外apple CHUD tool是一个软件套装,除了在系统预制内的processor之外还包括如下工具:

但是因为这些软件涉及硬件底层,而且有很多东西我既看不懂,也不敢去懂,只能截图在这里,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自己去尝试。当然一旦出了问题我可不敢负责哦。

进入这个软件需要输入系统密码,说明是一个对系统很重要的软件。不过这个太复杂了,实在不敢动。

这个更不知所云了。

shark的图标是一个鲨鱼,好像是一个建立系统快照的软件。没搞懂。

BigTop是一个监视系统软件,而且划出来的图蛮漂亮的。
还有一个土星的图标的软件,打开之后没有图,不知道怎么用也。
还有一个SpindownHD,就是一个简单的显示驱动器(包括硬盘和光驱)状态的软件,没什么用的。

2007年2月23日星期五
新的,但是我不认识的内存
昨天我的内存终于到了。
可是打开包裹一看有点傻眼,这是啥内存?自诩见多识广的我也不认识也。
我只知道这是一根DDR333 512M的笔记本内存,装到我的中飞机里面正常工作。现在我的中飞机是1G的内存了。
但是问题是这样封装的内存从来没见过,而且上面也没有任何标签(从正面看有胶水痕迹,很可能本来有标签,被撕掉了)。而且苹果笔记本的系统概论很简略,看不出来是什么颗粒。MAC上也没有类似CPUZ那样的硬件检测软件可以检测内存颗粒。
没办法,我只能把照片发在专门网上,看看高手如云的专门网有没有谁知道我内存的身世啦。
专门网帖子的地址http://www.51nb.com/forum/thread-498811-1-1.html




可是打开包裹一看有点傻眼,这是啥内存?自诩见多识广的我也不认识也。
我只知道这是一根DDR333 512M的笔记本内存,装到我的中飞机里面正常工作。现在我的中飞机是1G的内存了。
但是问题是这样封装的内存从来没见过,而且上面也没有任何标签(从正面看有胶水痕迹,很可能本来有标签,被撕掉了)。而且苹果笔记本的系统概论很简略,看不出来是什么颗粒。MAC上也没有类似CPUZ那样的硬件检测软件可以检测内存颗粒。
没办法,我只能把照片发在专门网上,看看高手如云的专门网有没有谁知道我内存的身世啦。
专门网帖子的地址http://www.51nb.com/forum/thread-498811-1-1.html





2007年2月19日星期一
新鲜好用的BT下载软件 BitRocket
在mac上使用BT一直都是我的心病。大家推荐的毒蛙由于基于java平台,所以外表丑陋(请原谅我用这个词,不过在OSX平台上我只能这么说),启动速度缓慢,而且下载速度始终都提不高,哪怕用更改端口的方法都没有效果。尤其是毒蛙在开始BT下载之前连接种子时间非常长,常常让我以为是没有种子。后来尝试了BitsonWheels和xtorrent也不太满意,主要是稳定性方面。或者是我个人设置上有问题。好像很多朋友毒蛙使用都很正常的说。
直到我遇到了BitRocket,才终于能够让我有些满意了。
软件图标是一个可爱的肥胖火箭,软件大小是5.5M,算是比较大的,不过值得。

软件界面上很符合mac的风格,比毒蛙好多了。使用上很简单,直接加入torrent文件就可以用了,速度很快会上来的,不需要任何特别的设置,顶多设置一下文件保存路径。并不需要复杂的端口设置,非常适合初学者使用。所以这次我就不介绍软件设置了,因为太简单了。

至于使用者都非常关心的下载速度问题,可以参考图上的速度。需要说明的是我使用的512K的ADSL,而且另外一台IBM笔记本也在BT下载,分了一部分速度,所以这个速度已经基本达到了极限。这在之前的BT软件上是从来没有到达过的。而且种子连接速度相当快,基本上不到1分钟甚至更短就已经有下载速度了。这点我是很满意的。
比较有特色的是BitRocket可以在dock的图标上动态显示上传和下载速度,这个功能和pc上的比特精灵用迷你栏显示异曲同工,可以随时随地监视上传和下载速度。而之前在mac上的BT软件都没有提供这个非常有用的功能的。

上面是上传速度,下面是下载速度。当然如果可以用不同颜色来区分就更好了。是否显示上传和下载速度可以在设置里面选择。
另外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是支持RSS,对于支持RSS的BT站可以直接把新种子列出来。软件左下角的加号就可以直接增加Feed,而软件已经预设了一个Feed频道了,不过内容都是我不太需要的东西。而且我也没有找到这样一个提供RSS的BT站。不过聊甚于无吧。
比较遗憾的是BitRocket并没有提供更多高级的功能,比如没有提供选择下载,只能全部下载。也不可能提供未完成下载的影音文件预览。但是BitRocket仍然是一个适合初学者的BT下载软件,而且绝对好用。
软件下载地址是http://www.live-share.com/files/162059/BitRocket.dmg.html
直到我遇到了BitRocket,才终于能够让我有些满意了。
软件图标是一个可爱的肥胖火箭,软件大小是5.5M,算是比较大的,不过值得。

软件界面上很符合mac的风格,比毒蛙好多了。使用上很简单,直接加入torrent文件就可以用了,速度很快会上来的,不需要任何特别的设置,顶多设置一下文件保存路径。并不需要复杂的端口设置,非常适合初学者使用。所以这次我就不介绍软件设置了,因为太简单了。

至于使用者都非常关心的下载速度问题,可以参考图上的速度。需要说明的是我使用的512K的ADSL,而且另外一台IBM笔记本也在BT下载,分了一部分速度,所以这个速度已经基本达到了极限。这在之前的BT软件上是从来没有到达过的。而且种子连接速度相当快,基本上不到1分钟甚至更短就已经有下载速度了。这点我是很满意的。
比较有特色的是BitRocket可以在dock的图标上动态显示上传和下载速度,这个功能和pc上的比特精灵用迷你栏显示异曲同工,可以随时随地监视上传和下载速度。而之前在mac上的BT软件都没有提供这个非常有用的功能的。

上面是上传速度,下面是下载速度。当然如果可以用不同颜色来区分就更好了。是否显示上传和下载速度可以在设置里面选择。
另外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是支持RSS,对于支持RSS的BT站可以直接把新种子列出来。软件左下角的加号就可以直接增加Feed,而软件已经预设了一个Feed频道了,不过内容都是我不太需要的东西。而且我也没有找到这样一个提供RSS的BT站。不过聊甚于无吧。
比较遗憾的是BitRocket并没有提供更多高级的功能,比如没有提供选择下载,只能全部下载。也不可能提供未完成下载的影音文件预览。但是BitRocket仍然是一个适合初学者的BT下载软件,而且绝对好用。
软件下载地址是http://www.live-share.com/files/162059/BitRocket.dmg.html
2007年2月18日星期日
Awaken,漂亮的闹钟软件
2007年2月8日星期四
你是键盘党吗?键盘党入门必备利器—KeyCue
说到键盘党啊,我想到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件趣事。那时在朋友的公司里玩,在这家公司里唯一一台PC机,大概是Intel 奔腾年代的(还不是MMX哦),连USB接口都没有的古董。其实现在看来是古董,但是当时大概也仅仅算是落后一二年的机器勒,对于我们这样的菜鸟,有一台电脑已经是非常稀奇了。不过非常诡异的是我到的那天竟然PS2口坏了一个,而另外一个是一定要接键盘的,所以这台机器就处于无鼠标状态,搞得一班只会用鼠标指指点点的人相当恐慌。最后我搞了半天时间终于发现在windows下(还是win95哦)竟然还有一个虚拟鼠标,也就是用键盘上的上下左右键移动鼠标箭头。面对着极为缓慢的鼠标移动,我深切地领悟了“键盘党”三个字的真谛,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有这种说法那。
所谓键盘党讲究的就是用键盘完成一切事情,这一点在treo600上可以实现,但是电脑上确实还是不能脱离鼠标。之前大家热烈讨论的QS确实很强大,但是对于初学者入门有一点点难度,很多朋友也因此望而却步。今天介绍的这款软件和QS各有侧重,如倚天和屠龙,刀剑合璧,天衣无缝。这就是键盘党入门的必备也是最佳利器KeyCue。
我们先来看软件介绍吧:

软件安装后的大小是1M,极为苗条吧。
启动之后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吗,幸好我之前看了介绍,在键盘上猛按苹果键,终于出现了软件界面:

首先要说明,因为KeyCue比较特殊,一旦打开这个界面之后按任何键或者鼠标的移动都会使这个界面消失,所以我一直都没有找到可以将界面截下来的截图软件,所以只能借用Deray嘎嘎嘎这个网站上的软件截图了。后来我终于发现原来用系统自带的抓图的定时截图是可以截到图的,但是懒得改了,算了。
那么这个软件到底怎么用呢?就是这样用啊,大家看到这个图了吗,你现在正在使用的软件的快捷键都列了出来给你参考,接下来你只要根据提示按下一个键就能完成相应操作了。特别说明一下,这并不仅仅是一张参考图,而是代替了苹果键。也就是说图上的快捷键里面的苹果键不需要再按了,直接按字母或者数字就可以了。不知道我这样说大家明白了吗?
而且在KeyCue根据环境改变显示,也就是说不同的软件环境会相应地显示不同的快捷键, 不会一下子给你一个冗长而无用的快捷键列表,而是最实用的。在桌面上是一套快捷键,在opera下是一套快捷键,iTunes下是一套,不会混淆的。
其实基本使用就是这么简单,KeyCue的默认设置可以保证所有人正常使用。但是作为专业人士(自称)的我怎么能够在此止步呢?如果就此止步了不是很对不起大家吗?
KeyCue并没有菜单可以让你进入软件设定部分,幸好在右下角有提示,按Opt+苹果+K键可以进入设定页面(这里有个蛮奇怪的事情,网站的图上是shift+苹果+K,而我的KeyCue就从shift变成了Opt,会不会是快捷键冲突还是版本的问题呢?)。
反正不管怎么说,现在进入了设置部分。
其实KeyCue的设置很简单的:
第一部分是关于启动的设置的:

名为“延迟”的滑杆是用来设定长按多少时间苹果键才会开启KeyCue。
下面两个复选框是用来设定KeyCue的视窗启动之后是否会在键盘和鼠标动作之后消失,我本来以为设定为键盘操作后视窗不消失的话应该可以截图,但是事实是还是不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下一个是设定是否在系统登入的时候启动KeyCue,这么好的软件当然要启动啦。
第二个窗口是设定一些KeyCue视窗的一些显示方式:

这里的选项比较多,因为我一般就用默认的设置,并没有特别去研究每一个选项有什么效果,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都自己试试吧。不过从这些设置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细节的坚持。
我不记得在windows下有类似的软件出现,或许是我的孤陋寡闻,也或许是因为在windows下的用户并没有如此重视快捷键。 KeyCue是一款非常有创意的软件,而且在界面设计上也是相当漂亮。可是就像医生的存在就是为了失业,警察的存在就是没有坏人可抓一样,KeyCue的存在也是为了将来有一天我们可以熟悉所有的快捷键,可以将KeyCue轻轻地拖入废纸篓。希望大家会喜欢KeyCue,也希望大家快点脱离它哦。
软件下载的话请点这里: http://www.live-share.com/files/155114/KeyCue_2.1_TC.dmg.html
所谓键盘党讲究的就是用键盘完成一切事情,这一点在treo600上可以实现,但是电脑上确实还是不能脱离鼠标。之前大家热烈讨论的QS确实很强大,但是对于初学者入门有一点点难度,很多朋友也因此望而却步。今天介绍的这款软件和QS各有侧重,如倚天和屠龙,刀剑合璧,天衣无缝。这就是键盘党入门的必备也是最佳利器KeyCue。
我们先来看软件介绍吧:

软件安装后的大小是1M,极为苗条吧。
启动之后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吗,幸好我之前看了介绍,在键盘上猛按苹果键,终于出现了软件界面:

首先要说明,因为KeyCue比较特殊,一旦打开这个界面之后按任何键或者鼠标的移动都会使这个界面消失,所以我一直都没有找到可以将界面截下来的截图软件,所以只能借用Deray嘎嘎嘎这个网站上的软件截图了。后来我终于发现原来用系统自带的抓图的定时截图是可以截到图的,但是懒得改了,算了。
那么这个软件到底怎么用呢?就是这样用啊,大家看到这个图了吗,你现在正在使用的软件的快捷键都列了出来给你参考,接下来你只要根据提示按下一个键就能完成相应操作了。特别说明一下,这并不仅仅是一张参考图,而是代替了苹果键。也就是说图上的快捷键里面的苹果键不需要再按了,直接按字母或者数字就可以了。不知道我这样说大家明白了吗?
而且在KeyCue根据环境改变显示,也就是说不同的软件环境会相应地显示不同的快捷键, 不会一下子给你一个冗长而无用的快捷键列表,而是最实用的。在桌面上是一套快捷键,在opera下是一套快捷键,iTunes下是一套,不会混淆的。
其实基本使用就是这么简单,KeyCue的默认设置可以保证所有人正常使用。但是作为专业人士(自称)的我怎么能够在此止步呢?如果就此止步了不是很对不起大家吗?
KeyCue并没有菜单可以让你进入软件设定部分,幸好在右下角有提示,按Opt+苹果+K键可以进入设定页面(这里有个蛮奇怪的事情,网站的图上是shift+苹果+K,而我的KeyCue就从shift变成了Opt,会不会是快捷键冲突还是版本的问题呢?)。
反正不管怎么说,现在进入了设置部分。
其实KeyCue的设置很简单的:
第一部分是关于启动的设置的:

名为“延迟”的滑杆是用来设定长按多少时间苹果键才会开启KeyCue。
下面两个复选框是用来设定KeyCue的视窗启动之后是否会在键盘和鼠标动作之后消失,我本来以为设定为键盘操作后视窗不消失的话应该可以截图,但是事实是还是不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下一个是设定是否在系统登入的时候启动KeyCue,这么好的软件当然要启动啦。
第二个窗口是设定一些KeyCue视窗的一些显示方式:

这里的选项比较多,因为我一般就用默认的设置,并没有特别去研究每一个选项有什么效果,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都自己试试吧。不过从这些设置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细节的坚持。
我不记得在windows下有类似的软件出现,或许是我的孤陋寡闻,也或许是因为在windows下的用户并没有如此重视快捷键。 KeyCue是一款非常有创意的软件,而且在界面设计上也是相当漂亮。可是就像医生的存在就是为了失业,警察的存在就是没有坏人可抓一样,KeyCue的存在也是为了将来有一天我们可以熟悉所有的快捷键,可以将KeyCue轻轻地拖入废纸篓。希望大家会喜欢KeyCue,也希望大家快点脱离它哦。
软件下载的话请点这里: http://www.live-share.com/files/155114/KeyCue_2.1_TC.dmg.html
2007年2月5日星期一
轻薄小巧的便条软件介绍——Edgies
首先我要说的是在史前时代也就是我用windows的时代(其实我现在也在用啊),虽然对于Microsoft心中是非常腹诽,但是有一个软件我觉得是非常有创意的,那就是office家族里面的onenote。onenote继承了office家族的血统,庞大而功能齐全,作为一款笔记软件几乎做到了极致,你可以在onenote中写随意输入,手写,贴照片,贴音乐,截屏,甚至自己录一段话贴在上面都可有。文字随便移动,而且最有创意的是你写完之后再也不需要像windows上的软件那样繁琐地保存了,它随时随地都在保存,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掉电或者程序崩溃导致你的数据丢失了。更不要提数据管理之类的东西了,其功能简直说不尽。
那么在进入太空时代后(也就是我现在开始用OSX了),有没有一款软件能够做到这些东西呢?我是不指望微软会在OSX上推出ONENOTE了,但是MAC平台上的兼具程序员和艺术家的软件设计者们最不缺乏的就是创意。以下我要介绍的软件就是给我惊喜的其中之一:edgies
虽然edgies的作者是一位日本人MASATOSHI NISHIKATA,但是如此并不影响我对这款软件的赞誉。同时我们可以在帮助内的感谢名单上看到我们熟悉的applewoods上的 Jack M.H. Lin,作为中文繁体软件的翻译。首先我们来看看软件的程序图标:

软件大小是4.3M,相对于ONENOTE百兆的庞大身躯实在是很苗条啊。呵呵。
从这个图标上就应该可以看出软件的风格了。

你看到什么?是的,这就是edgies的界面,就像一个个书签一样别在屏幕的边缘,上下左右都可以,随你摆布,还可以自己定义是在前台显示还是后台,不占一点地方,不给你的屏幕有半点压力,不影响你的注意力。蛮符合我个人喜欢的风格:低调而奢华。(嘿嘿,臭屁了)
把鼠标移到黄色书签上,会像气泡一样弹出其中文字的部分内容,方便你在不打开便条的情况下大概了解其中的内容。可惜气泡的动画截不了图,感兴趣的朋友自己装软件就知道咯。
单击一下书签,便条会自动弹出,你就可以看到之前自己保存的东西了。

看完了只要再点击一下书签它就安静地自动缩回去了。
便条上的文字可以是自己写,在浏览器中拖过去,或者拖一张图片过去,不过音乐文件拖过去好像就变成一个链接了,点击会自动打开itunes播放。如果可以像在finder里面直接播放就好了。便条并不是就这么小哦,随便拖便条的边缘就可以随意变大,以便容纳更多内容。
要新建一个便条只要把鼠标移到屏幕边缘,就会出现一个空心的书签,点一下就会产生一个未命名的便条了(可惜这个空心书签也是截不了图的)。写完之后它自动以文字开头的若干文字或者以创建时间作为书签名字,当然也可以就是未命名,这些我在进阶部分会讲到。当然也可以用系统的服务功能新建一个便条,快捷键和系统的“制作新便筏条”一样也是shift+苹果键+Y。当然现在没有办法用这个快捷键制作系统的便筏了,只能新建edgies的便条了。比较霸道,但是符合用户习惯。
这个便条可以被拖动到屏幕的任何地方。那位观众说了,它不是贴在屏幕的边缘的吗?是的,一般都是贴在屏幕边缘,但是就像生活中一张便条纸,它可以是在便条本中,我们也可以把它撕下来啊。是的,在生活中这个动作叫做“撕下”,这里也叫“撕下”,请看:

撕下来的结果如何呢?

请注意边缘,软件在这里做了个锯齿,就像真的便条纸撕下来一样。
在这里我们可以设置便条的颜色,使笔记更容易辨认。请看:

同时也可以做一些常规的操作,比如打印、输出、放弃,新建、设大小、偏好设定等。也可以从这里退出edgies。另外有一个便条列表以方便我们对手头的便条做编辑:

对于便条内图片我们也可以做缩放和旋转的简单编辑:

作为临时记录的便条不仅需要方便得建立,是否可以方便得随手丢弃也是很重要一环。把鼠标移动到书签上,在书签上部就会出现一个大叉,点击大叉会弹出一个选项:

放弃就是把这个便条丢了,呼一声便条就消失了,不过不要担心万一你还要把它找回来的问题,软件只是把这张便条丢到了废纸篓里,你随时随地都是可以捡回来的,只是在捡的时候不要被同事看到哦,呵呵。取消就是取消这次删除便条便条的操作。而输出就是自动输出到你的用户文档文件夹内,形成一个以书签名字命名的rtfd格式文档。这种格式可以用系统自带的文本编辑打开。不再需要你做无聊的命名了。
进入偏好设定之后,第一个页面是软件的预设值: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之前我说到的对于书签命名的设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设定,也可以自定义一些选项。同时在这里我们可以设定便条默认的颜色,字体以及自己的一些信息。
第二项是标签页设定:

在这里我们可以设定一些和标签有关的东西。比如关闭对话框样式预览的话鼠标移到书签上就不会出现我刚刚说的那种气泡了。还有一些动画效果也是可以关掉的,以节约系统资源。
第三页是边缘动作:

第一个选项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为了方便新建便条而产生的空的标签,但是有些同学可能觉得不方便,那么可以在这里关掉。中间的“主屏幕的有效边缘”的话,是为了设定edgies产生便条的边缘,因为如果让便条可以附在屏幕下方,那么可能会与dock重叠,产生怎么样都点不到便条的情况,所以在这里我个人的设定是只用左右屏幕。至于主屏幕和子屏幕大概是外接显示器时有用的,我没有设备可以实验。最下面的“当鼠标游标置于屏幕边缘时”的选项大概是定义书签和其他应用程序在屏幕上的显示层次吧,具体我没有实验出来,各位自己研究吧。
接下来就是打印,这里没什么好说的。
“关闭&汇出”的标签页:

在这里我们可以设定一些和关闭输出有关的选项,比如说丢弃便条后是否把便条仍到废纸篓里,如果是的话,会在废纸篓里形成以edgy为后缀的文件,方便在误删除时找回来。在下面的输出部分就可以自定义输出到自己指定的目录,默认是文档目录。

在苹果的OSX系统当中,一个好的软件必须要支持方便的键盘快捷键操作,如此才能如虎添翼,在“变更键”部分就是列出了edgies里面的预设的一些快捷键,方便KB党徒的操作。

在进阶部分我们可以选择edgies是否要显示在dock上,一般我的dock都比较拥挤的,就不放了。下面一个“command---拖放Finder项目”的选项是让你设定在拖动文件到便条内后这个文件的状态,是真实的文件拖进便条呢还是替身拖进便条。下面那个选项我也不知道是什么。
好了,JJWW了这么多,大概很多朋友都觉得烦了吧。由于edgies是一款小型软件,所以其实在功能上有点弱,比如由于没有全屏功能,所以输入便条的空间比较狭小,不适合写大篇文章,另外便条管理方面比较弱,不适合做资料整理。这些都有更好的重量级软件的选择,以后如果有时间还会介绍的。
不过一般使用这款简单实用的便条软件只要看前面的部分就可以,很简单。我想作为一款便条软件的,edgies是很称职的,而且很有新意,使用上也非常方便。之前有同学问到在苹果上有没有类似onenote的软件,我当时就推荐了edgies,现在写这样一份软件介绍,就是作为补充,同时也把这款好软件介绍给各位同学。权当方便新手的入门了。
谢谢大家耐心阅读。图片由于论坛的问题,不是太清晰,可以点击看大图的。抱歉。
下载地址在这里:http://www.live-share.com/files/147814/EdgiesUniversal.zip.html
苹果发烧友的相关链接:http://www.macfans.com.cn/forum/viewthread.php?tid=18267&highlight=
麦克一班的相关链接:
http://www.elesson.com.cn/modules/ipboard/index.php?showtopic=41585&s=266f92961e9972eee23bbbefdc9158c3
那么在进入太空时代后(也就是我现在开始用OSX了),有没有一款软件能够做到这些东西呢?我是不指望微软会在OSX上推出ONENOTE了,但是MAC平台上的兼具程序员和艺术家的软件设计者们最不缺乏的就是创意。以下我要介绍的软件就是给我惊喜的其中之一:edgies
虽然edgies的作者是一位日本人MASATOSHI NISHIKATA,但是如此并不影响我对这款软件的赞誉。同时我们可以在帮助内的感谢名单上看到我们熟悉的applewoods上的 Jack M.H. Lin,作为中文繁体软件的翻译。首先我们来看看软件的程序图标:

软件大小是4.3M,相对于ONENOTE百兆的庞大身躯实在是很苗条啊。呵呵。
从这个图标上就应该可以看出软件的风格了。

你看到什么?是的,这就是edgies的界面,就像一个个书签一样别在屏幕的边缘,上下左右都可以,随你摆布,还可以自己定义是在前台显示还是后台,不占一点地方,不给你的屏幕有半点压力,不影响你的注意力。蛮符合我个人喜欢的风格:低调而奢华。(嘿嘿,臭屁了)
把鼠标移到黄色书签上,会像气泡一样弹出其中文字的部分内容,方便你在不打开便条的情况下大概了解其中的内容。可惜气泡的动画截不了图,感兴趣的朋友自己装软件就知道咯。
单击一下书签,便条会自动弹出,你就可以看到之前自己保存的东西了。

看完了只要再点击一下书签它就安静地自动缩回去了。
便条上的文字可以是自己写,在浏览器中拖过去,或者拖一张图片过去,不过音乐文件拖过去好像就变成一个链接了,点击会自动打开itunes播放。如果可以像在finder里面直接播放就好了。便条并不是就这么小哦,随便拖便条的边缘就可以随意变大,以便容纳更多内容。
要新建一个便条只要把鼠标移到屏幕边缘,就会出现一个空心的书签,点一下就会产生一个未命名的便条了(可惜这个空心书签也是截不了图的)。写完之后它自动以文字开头的若干文字或者以创建时间作为书签名字,当然也可以就是未命名,这些我在进阶部分会讲到。当然也可以用系统的服务功能新建一个便条,快捷键和系统的“制作新便筏条”一样也是shift+苹果键+Y。当然现在没有办法用这个快捷键制作系统的便筏了,只能新建edgies的便条了。比较霸道,但是符合用户习惯。
这个便条可以被拖动到屏幕的任何地方。那位观众说了,它不是贴在屏幕的边缘的吗?是的,一般都是贴在屏幕边缘,但是就像生活中一张便条纸,它可以是在便条本中,我们也可以把它撕下来啊。是的,在生活中这个动作叫做“撕下”,这里也叫“撕下”,请看:

撕下来的结果如何呢?

请注意边缘,软件在这里做了个锯齿,就像真的便条纸撕下来一样。
在这里我们可以设置便条的颜色,使笔记更容易辨认。请看:

同时也可以做一些常规的操作,比如打印、输出、放弃,新建、设大小、偏好设定等。也可以从这里退出edgies。另外有一个便条列表以方便我们对手头的便条做编辑:

对于便条内图片我们也可以做缩放和旋转的简单编辑:

作为临时记录的便条不仅需要方便得建立,是否可以方便得随手丢弃也是很重要一环。把鼠标移动到书签上,在书签上部就会出现一个大叉,点击大叉会弹出一个选项:

放弃就是把这个便条丢了,呼一声便条就消失了,不过不要担心万一你还要把它找回来的问题,软件只是把这张便条丢到了废纸篓里,你随时随地都是可以捡回来的,只是在捡的时候不要被同事看到哦,呵呵。取消就是取消这次删除便条便条的操作。而输出就是自动输出到你的用户文档文件夹内,形成一个以书签名字命名的rtfd格式文档。这种格式可以用系统自带的文本编辑打开。不再需要你做无聊的命名了。
进入偏好设定之后,第一个页面是软件的预设值: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之前我说到的对于书签命名的设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设定,也可以自定义一些选项。同时在这里我们可以设定便条默认的颜色,字体以及自己的一些信息。
第二项是标签页设定:

在这里我们可以设定一些和标签有关的东西。比如关闭对话框样式预览的话鼠标移到书签上就不会出现我刚刚说的那种气泡了。还有一些动画效果也是可以关掉的,以节约系统资源。
第三页是边缘动作:

第一个选项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为了方便新建便条而产生的空的标签,但是有些同学可能觉得不方便,那么可以在这里关掉。中间的“主屏幕的有效边缘”的话,是为了设定edgies产生便条的边缘,因为如果让便条可以附在屏幕下方,那么可能会与dock重叠,产生怎么样都点不到便条的情况,所以在这里我个人的设定是只用左右屏幕。至于主屏幕和子屏幕大概是外接显示器时有用的,我没有设备可以实验。最下面的“当鼠标游标置于屏幕边缘时”的选项大概是定义书签和其他应用程序在屏幕上的显示层次吧,具体我没有实验出来,各位自己研究吧。
接下来就是打印,这里没什么好说的。
“关闭&汇出”的标签页:

在这里我们可以设定一些和关闭输出有关的选项,比如说丢弃便条后是否把便条仍到废纸篓里,如果是的话,会在废纸篓里形成以edgy为后缀的文件,方便在误删除时找回来。在下面的输出部分就可以自定义输出到自己指定的目录,默认是文档目录。

在苹果的OSX系统当中,一个好的软件必须要支持方便的键盘快捷键操作,如此才能如虎添翼,在“变更键”部分就是列出了edgies里面的预设的一些快捷键,方便KB党徒的操作。

在进阶部分我们可以选择edgies是否要显示在dock上,一般我的dock都比较拥挤的,就不放了。下面一个“command---拖放Finder项目”的选项是让你设定在拖动文件到便条内后这个文件的状态,是真实的文件拖进便条呢还是替身拖进便条。下面那个选项我也不知道是什么。
好了,JJWW了这么多,大概很多朋友都觉得烦了吧。由于edgies是一款小型软件,所以其实在功能上有点弱,比如由于没有全屏功能,所以输入便条的空间比较狭小,不适合写大篇文章,另外便条管理方面比较弱,不适合做资料整理。这些都有更好的重量级软件的选择,以后如果有时间还会介绍的。
不过一般使用这款简单实用的便条软件只要看前面的部分就可以,很简单。我想作为一款便条软件的,edgies是很称职的,而且很有新意,使用上也非常方便。之前有同学问到在苹果上有没有类似onenote的软件,我当时就推荐了edgies,现在写这样一份软件介绍,就是作为补充,同时也把这款好软件介绍给各位同学。权当方便新手的入门了。
谢谢大家耐心阅读。图片由于论坛的问题,不是太清晰,可以点击看大图的。抱歉。
下载地址在这里:http://www.live-share.com/files/147814/EdgiesUniversal.zip.html
苹果发烧友的相关链接:http://www.macfans.com.cn/forum/viewthread.php?tid=18267&highlight=
麦克一班的相关链接:
http://www.elesson.com.cn/modules/ipboard/index.php?showtopic=41585&s=266f92961e9972eee23bbbefdc9158c3
订阅:
博文 (Atom)